唐天竺·沙门般剌密帝译
宣化上人主讲
你首先一定要戒杀。戒杀不是说我吃吃斋,这就算戒杀了。不是说我亲手没有杀过生,这不算没有犯杀戒,必须要你心里对人不生嗔恨。可是这是不容易的,我今天没有说吗?啊!你看我这杀心也是很重的。我说我要戒杀,要放生,我不杀生。假如我若杀生的话,我每一根毫毛都能变成飞箭,都能变成利刀,都能变成矛、枪去刺——把人都刺死,我的毫毛就会那么厉害。这杀性就那么厉害,可是我不杀。为什么不杀呢?就因为知道杀一切众生,就等于杀菩萨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是一样的,所以就不杀。
不偷盗。不合理的东西不告而取,这都是盗。人家不知道,我把这东西拿走了,这都算盗。这个盗有盗因、盗缘、盗法、盗业,在《梵网经》上也都说得很清楚。杀生也有杀因、杀缘、杀法、杀业,也都说得很清楚。
不邪YIN也是这样,在心里头、在自性上,都不生YIN欲的念头,这才算。打妄语戒,在什么情形之下也不要打妄语。饮酒戒,也不要饮酒。这个酒,你喝了它,它有一股刺激性,令你失去一种常性,失去一种智慧性。你失去智慧性,就会做愚痴的事情。
所以这是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YIN、不打妄语、不饮酒。佛教徒对于这五种的戒律,一定要特别特别注意,要守着它,丝毫不可毁犯,这样才是够得上一个佛教徒。你随便生一种杀心,随便起一种盗心,随便起一种YIN欲心,随便起一个打妄语、欺骗人的心,随便饮酒。无论什么东西,你有一种贪心,贪吃也等于饮酒一样的。不要说你没有喝酒,你就贪吃东西,吃得肥肥的,也是和饮酒都有连带的关系。
所以这一点,我们各位想学佛的人,处处都要很检点,一丝一毫也不可以错的,一时一刻也不可以马虎的,要很注意很注意的!不过,也不要很死板,我们还要活动起来,把戒律都活动起来。不是说,那我可以方便一点,还可以杀生、偷盗、邪YIN、打妄语、饮酒?不是那种活动。但也不是用五戒把自己绑得紧紧的,都没有地方转身了。受持五戒,并不是被五戒绑住了,这一点,我们各位一定要深深地研究。好像加拿大有个人,他藉着我的名义来骗自己的徒弟,说我给他印证,这都是打大妄语,这一类的人将来都会堕拔舌地狱的。
汝等当依。如来灭后。于末法中。宣示斯义。无令天魔。得其方便。保持覆护。成无上道。
“汝等当依”:阿难,你们现在应该依照我所说的这个法去做。“如来灭后”:佛灭度之后,“于末法中”:在将来末法的时候,“宣示斯义”:一定要宣传这种道理。“无令天魔”:你不要令天魔,“得其方便”:令他得方便。“保持覆护”:你要保持覆护这真正的佛法,“成无上道”:得成无上的道果。
阿难。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。奢摩他中。色阴尽者。见诸佛心。如明镜中。显现其像。
“阿难”,“彼善男子”:那些修反闻闻自性这种功夫的善男子,“修三摩提”:修耳根圆通,得到这个定力。
“奢摩他中”:在这个静虑止观里边,“色阴尽者”:色阴要是破了,破色阴的时候怎么样呢?“见诸佛心”:见诸佛这种心印的法门。好像什么呢?“如明镜中显现其像”:好像明镜里边,显现你的形像一样。
若有所得。而未能用。犹如魇人。手足宛然。见闻不惑。心触客邪。而不能动。此则名为。受阴区宇。
“若有所得,而未能用”:好像是有所得,但是不能用,好像什么呢?“犹如魇人”:前边我讲那个鸠槃茶鬼,就是魇魅鬼。这个魇魅鬼把人魇住了,被魇的人,“手足宛然”:手足也都是存在的,并不是没有手足,“见闻不惑”:见和闻性也都没有迷,“心触客邪”:可是心里接触到这个客邪,“而不能动”:不能动弹。“此则名为受阴区宇”:这种情形,它的名字就叫受阴区宇,就是受阴所管的这个范围以内的情形。
若魇咎歇。其心离身。反观其面。去住自由。无复留碍。名受阴尽。是人则能。超越见浊。观其所由。虚明妄想。以为其本。
“若魇咎歇”:要是魇魅鬼这种过错歇息了,“其心离身”:在受阴里边,好像有魇魅鬼魇魅着你,所以你就不能自由。若是这种情形没有了,这受阴破了,你这个心就离开你的身体。
“反观其面”:你可以看见你自己的面。“去住自由”:你愿意到什么地方去也随便,愿意不去也随便,无拘无束的,“无复留碍”:也没有所留碍。
“名受阴尽”:这种境界,就是受阴破了,没有了。“是人则能超越见浊”:这个人此能超出见浊。见浊前边不是讲过了?那五浊恶世的见浊。
“观其所由”:观看受阴所从来的,这个“虚明妄想”,“以为其本”:这是做它的一个根本。那么现在把受阴破了,所以它的根本也都没有了。
阿难。彼善男子。当在此中。得大光耀。其心发明。内抑过分。忽于其处。发无穷悲。如是乃至。观见蚊虻。犹如赤子。心生怜愍。不觉流泪。
“阿难”,“彼善男子”:这个善男子,“当在此中”:在这个情形的时候,“得大光耀”:他得着一种大的光耀,很光明的。“其心发明”:他的心里,自自然然就生出来一种的感想。
“内抑过分”:因为他总过分强制自己这种思想,太过了,就在这个内抑过分的时候,“忽于其处,发无穷悲”:在这个地方,他就发生一种悲愍的心,一种无穷的悲。他悲什么呢?就悲愍众生。
“如是乃至,观见蚊虻”:他就观见蚊虫和虻虫,这种很小的东西,“犹如赤子”:他看见这个小的生命,就好像他自己的小孩子一样。赤,是说小孩子的颜色是红色的。所以他看见蚊虫,也像他的小孩子那样地爱惜;看见虻虫,也像他小孩子那么爱惜。“心生怜愍”:他心里生出一种怜愍心,“不觉流泪”:噢!他也不知不觉就哭起来了。
此名功用。抑摧过越。悟则无咎。非为圣证。觉了不迷。久自消歇。若作圣解。则有悲魔。入其心腑。见人则悲。啼泣无限。失于正受。当从沦坠。
“此名功用”:这是用功偶尔有的情形,这叫功用,用功用出来的。为什么有这种情形呢?就因为“抑摧过越”:这么你抑制得太厉害了,所以有这种情形发生。
“悟则无咎”:你如果明白了,啊!我怎么这么无缘无故就哭起来了呢?这个境界应该改。你明白了,这就没有关系,不要紧了。
“非为圣证”:这个不是圣证,不是说,你得到同体大悲了。不是看见蚊虫和这个小小的生命,都拿它当自己的儿子那么看待,这真是同体大悲了,这不是的。
“觉了不迷”:你若能觉悟而明白它,不迷惑于这种境界上,“久自消歇”:时间久了,就没有了。
“若作圣解”:假设你说,我现在有同体大悲心了,这可是我修行成功了。“则有悲魔入其心腑”:你这么一想,就有悲魔来了。什么悲魔?专门好哭的,见着人就哭!这是悲魔入其心腑,到他心里头去,附到他身上,怎么样呢?“见人则悲”:见人就哭起来了,“啼泣无限”:这哭得不知怎么那么悲。